mwave@ustc.edu.cn +86 0551-63601307

华东理工大学王如彬教授作高水平学术前沿讲座

  • 王百宗
  • 2025-05-23
  • 10

2025年5月20日,华东理工大学王如彬教授受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神经信息处理所遵循的大脑工作原理”的高水平学术讲座,感兴趣的师生在高新园区图书教育中心C101多功能厅听取了此次报告。本次报告会由陈勋教授主持。

脑科学是一门探索大脑功能与结构的交叉学科,尽管已有数十年发展,但始终缺乏决定性的理论突破。在本次讲座中,王教授围绕脑科学研究的五个核心问题展开,系统梳理了当前领域的研究瓶颈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王教授分析了脑科学长期未能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作为以实验驱动为主的科学,脑科学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研究成果碎片化严重。面对这种现状,王教授指出,构建系统性理论是推动学科进步的关键。为此,王教授提出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思路,即发展能够解释复杂脑活动机制的新理论模型。在此背景下,王教授介绍了其团队最新提出的W-Z神经元模型。该模型尝试从基本神经元计算机制出发,整合结构信息与功能响应,建立更具预测力的神经计算框架。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王教授分享了其在大尺度神经科学模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相关工作不仅涵盖了意识状态、脑血氧信号与神经网络耦合等关键问题,还在解释脑电波、脑区协同活动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讲座结束后,王教授耐心回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就脑科学理论建模的前景及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可行路径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最终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王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发,赢得了一致好评。

王如彬教授简介:

王如彬,二级教授,1998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多次被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聘为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现为华东理工大学认知神经动力学研究所所长,历任教授、博导,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聘讲座教授。曾任日本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日本玉川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研究教授。主要从事认知神经动力学与脑信息处理等交叉学科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23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200篇。主持和正在主持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7个面上项目。SCI源刊Cognitive Neurodynamics的主编(Springer-Nature出版集团),JCR神经科学二区期刊。第一届(2007)和第二届(2009)、第五届(2015)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Neurodynamics(ICCN)的主席。第一届(2012年)、第三届(2016年),第四届(2018年)和第五届(2022年)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主席。第一届(2017年)和第二届(2019年)认知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应用杭州国际研讨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