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研究员应邀访问我校并做高水平学术前沿讲座
2010年8月2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通信声学实验室主任、中科歌尔通信声学联合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军应邀访问我校。杨军研究员的此次访问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计划”的支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计划”是学校为了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与项目实施经验,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而设立的,共计13项。其中“高水平学术前沿讲座”旨在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针对某些前沿方向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学术报告或系列讲座的形式讲授。我系积极响应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这些创新举措,通过认真筹划和妥善安排,组织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前沿讲座,杨军研究员此次的讲座就是其中之一。
2日上午,由我系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负责人叶中付教授主持,杨军研究员在我系做了“通信声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的学术报告会。我系谭勇副主任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杨军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声发射、声探测和声通信等核心技术的研究现状、工程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分别针对智能声场控制、音频信号处理和电声与声频工程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有源抗噪声送受话器、定向声发射和多通道声场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回声抵消、抗噪声语音增强、传声器阵列及其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数字电声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杨军研究员的介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引起了在座老师和学生的浓厚兴趣。报告结束后,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纷纷提出问题,跟杨军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杨军研究员1968 年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通信声学实验室主任、中科歌尔通信声学联合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暨噪声分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副主任,中国声学学会会士,美国IEEE高级会员,美国声学学会、美国音频工程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声学与声信号处理的研究。近年来,提出了可快速精确计算任意分布声源传播声场的波数空间域方法,解决了指向性声频发射技术的理论瓶颈;提出面向目标的声辐射生成技术,揭示了声场重放和有源噪声控制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三扬声器结构及其逆滤波器的优化设计,成为实现虚拟声重放和声源分离技术的重要方法;提出非线性波束控制技术,首次实现了空气中局部声场重放;提出了通风管道中流致噪声传播的预报公式,参与国家相关声学标准的制定;自主创新集成系统,获得2项国际发明专利和7项国内专利,已申请专利12项,应用于工程实践:服务于国家战略,为所主持的某重大项目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于国民经济,为电声企业提供技术转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曾获新加坡工程学会杰出工程成就奖(2001),南洋理工大学举行的工程展金奖(2004),中国青年声学会议优秀论文奖(1997, 2007;2009)。
附:杨军研究员学术报告会通知
http://eeis.ustc.edu.cn/xwxx/xshd/201007/t20100729_31461.htm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计划-高水平学术前沿讲座
讲座题目:通信声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主 讲:杨军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通信声学实验室主任
时 间:2010年8月2日上午9:00
地 点:科大西区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第一会议室电三楼314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摘 要:基于现代声学、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声学已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它融合了电声学、室内声学、心理/生理声学、语音和音频信号处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报告内容涵盖了声发射、声探测和声通信等核心技术的研究现状、工程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即在智能声场控制、音频信号处理、电声与声频工程等三个研究方向展开。在智能声场控制方面,重点介绍有源抗噪声送受话器、定向声发射和多通道声场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在音频信号处理方面,重点介绍回声抵消、抗噪声语音增强、传声器阵列及其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在电声与声频工程方面,重点解决数字电声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主讲人简介:
杨军 男,1968 年11 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现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通信实验室主任、中科歌尔通信声学联合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0年和1993年分获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暨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8年中科院声学所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1999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声学与声信号处理研究,如三维虚拟声重放系统和换能器阵列系统研究等,先后任职研究员、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开展通信声学的研究。
长期从事声学与声信号处理的研究。近年来,提出了可快速精确计算任意分布声源传播声场的波数空间域方法,解决了指向性声频发射技术的理论瓶颈;提出面向目标的声辐射生成技术,揭示了声场重放和有源噪声控制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三扬声器结构及其逆滤波器的优化设计,成为实现虚拟声重放和声源分离技术的重要方法;提出非线性波束控制技术,首次实现了空气中局部声场重放;提出了通风管道中流致噪声传播的预报公式,参与国家相关声学标准的制定;自主创新集成系统,获得2项国际发明专利和7项国内专利,已申请专利12项,应用于工程实践:服务于国家战略,为所主持的某重大项目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于国民经济,为电声企业提供技术转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曾获新加坡工程学会杰出工程成就奖(2001),南洋理工大学举行的工程展金奖(2004),中国青年声学会议优秀论文奖(1997, 2007;2009)。为声学和信号处理领域主要国际杂志(JASA, JSV, IEEE Trans系列等)审稿。
现任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暨噪声分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副主任。中国声学学会会士,美国IEEE高级会员,美国声学学会、美国音频工程协会会员。
欢迎全校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