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与学校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有关指示精神,经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研究决定,制定《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第二条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名称及代码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31生物医学工程
第三条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一)博士资格考试:研究生进入博士阶段之前须通过本学科统一组织的博士资格考试,时间安排在统考生的博士入学考试之后,与统考生复试合并进行,统考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视同复试未通过,不能录取;硕转博的研究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可以申请下一年度再次参加博士资格考试,再次不通过者,不能申请转为博士生。
(二)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及评审过程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一般应在博士培养阶段的第三或第四学期内完成(硕博连读研究生最早可在第二学期内进行);开题报告由博士生所在一级学科组织;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人);达到或超过三分之二的评审专家同意通过的方可通过;开题报告不通过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在下一学期重新开题。
(三)中期检查: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报告及评审过程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中期检查应在研究生通过开题报告之后或再后的学期内进行;中期检查报告及评审由博士生所在一级学科组织;博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评审小组的组成及通过办法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不通过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在下一学期再次进行中期检查。
(四)毕业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的毕业答辩应在研究生通过中期检查之后进行;具体要求参见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
(五)国际学术交流: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并交流学术论文,或短期出境访学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出境访学后,博士生应及时向所在系教学办公室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六)课程要求:凡申请博士学位者,课程学习必须达到培养方案对博士生课程的要求。
(七)学术报告: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听取不少于15场次的学术报告会,并得到报告会组织单位的认定和学科点的认可;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国内外的学术报告会议上做学术报告至少1次,并及时向所在系教学办公室提交有关论文报告证明材料。
第四条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的成果要求:
(一)成果质量与数量要求(满足以下任何一条):
1. A档论文1篇;
2. B档成果2个;
3. B档成果1个加C档成果2个。
简称为:1A或2B或1B+2C。关于A、B、C档的具体解释如下:
A档:在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或“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论文;
期刊:SCI一区和SCI二区收录的国际期刊,或
IEEE Trans.、ACM Trans.期刊
会议:部分顶级国际学术会议(CCF推荐的A类会议,见附录1)
B档:在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论文,或已授权的国外发明专利;
期刊:SCI或EI收录的外文期刊
专利:已授权的国外发明专利
C档:在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学术期刊”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论文,或已授权的发明专利
期刊:SCI或EI收录的中文期刊,或部分中文核心期刊(见附录2)
会议:SCI或EI收录的国际会议
专利:已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
(二)成果署名及内容要求
1.学术论文:学位申请人必须是第一作者(导师以外),我校是第一署名单位,论文内容必须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2.专利:学位申请人必须为排序第一的发明人(导师以外),我校为排序第一的专利权人,专利内容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第五条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要求
博士生在3年半内申请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必须已达到申请博士学位的成果要求。
达到A档论文1篇,可以正常申请答辩;
达到B档成果2个,必须满3年才能申请答辩;
达到B档成果1个加C档成果2个,必须满3年半才能申请答辩。
第六条双三分之二规则
对于可由学位分委员会决定的重大事项,应经正式会议讨论、表决做出决定。学位分委员会会议的出席委员人数达到或超过应到委员人数的三分之二时,会议有效;对重大事项表决时,赞成票达到或超过到会委员人数三分之二时方可通过。上述重大事项包括:
1.对A、B、C档成果的解释与修改。例如附录中会议及刊物目录的确认与增删;
2.对于“视为满足”成果要求的认定。例如申请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确属工作实绩及创新能力特别突出,经认定,可以不受前述第四条的约束。
第七条本细则从2015级入学的博士生开始执行。
第八条附录
1.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顶级国际会议”一览表
| 编号 | 会议简称 | 会议全名 | 
| 1 | ASPLOS |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Operating Systems | 
| 2 | FAST | Conference on File and Storage Technologies | 
| 3 | HPCA | High-Performance Computer Architecture | 
| 4 | ISCA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Architecture | 
| 5 | MICRO | MICRO | 
| 6 | MOBICOM |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 
| 7 | SIGCOMM |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pplications, technologies, architectures, and protocols for computer communication | 
| 8 | INFOCOM |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 
| 9 | CCS |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 
| 10 | CRYPTO | International Cryptology Conference | 
| 11 | EUROCRYPT | European Cryptology Conference | 
| 12 | S&P |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 
| 13 | USENIX Security |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 | 
| 14 | FSE/ESEC | ACM SIGSOFT 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uropea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 
| 15 | OOPSLA | Conference on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Systems, Languages, and Applications | 
| 16 | ICSE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 
| 17 | OSDI | USENIX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s | 
| 18 | PLDI | ACM SIGPLAN Symposium on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 Implementation | 
| 19 | POPL | ACM SIGPLAN-SIGACT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 
| 20 | SOSP | ACM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 
| 21 | SIGMOD | ACM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 
| 22 | SIGKDD | ACM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 
| 23 | SIGIR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 
| 24 | VLDB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 | 
| 25 | ICDE |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 
| 26 | STOC | ACM Symposium on Theory of Computing | 
| 27 | FOCS | IEEE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 
| 28 | LICS | IEEE Symposium on Logic in Computer Science | 
| 29 | ACM MM |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 
| 30 | SIGGRAPH | ACM SIGGRAPH Annual Conference | 
| 31 | IEEE VIS | IEEE Visualization Conference | 
| 32 | AAAI |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 33 | CVPR |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 
| 34 | ICCV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 
| 35 | ICML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 
| 36 | IJCAI |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 37 | CHI | 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 
| 38 | UbiComp |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 Computing | 
| 39 | RTSS | Real-Time Systems Symposium | 
2.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中文核心期刊”一览表
| 序号 | 刊名 | 主办单位 | 
| 1 | 中国科学 | 中国科学院 | 
| 2 | 科学通报 | 中国科学院 | 
| 3 | 中国工程科学 | 中国工程研究院 | 
| 4 | 自然科学进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 5 | 北京大学学报 | 北京大学 | 
| 6 | 清华大学学报 | 清华大学 | 
| 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8 | 复旦大学学报 | 复旦大学 | 
| 9 | 浙江大学学报 | 浙江大学 | 
| 10 | 南京大学学报 | 南京大学 | 
| 11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上海交通大学 | 
| 12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西安交通大学 | 
| 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14 |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 国防科技大学 | 
| 15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 16 | 电子学报 | 中国电子学会 | 
| 17 | 电波科学学报 | 中国电子学会 | 
| 18 |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 19 | 信号处理 |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 20 | 电子与信息学报 | 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 | 
| 21 | 微波学报 | 中国电学会微波专业学会 南京电子技术所 | 
| 22 | 电路与系统学报 |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 | 
| 23 |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 | 
| 24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中国电子学会等 | 
| 25 | 半导体学报 | 中国电子学会,中科院半导 | 
| 26 | 微电子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 
| 27 | 通信学报 | 中国通信学会 | 
| 28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 29 | 电工技术学报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 30 |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二院 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 
| 31 | 遥感学报 |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 32 |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 中国光学学会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 33 | 光电工程 |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 34 | 光电子·激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天津理工学院 | 
| 35 | 中国激光 | 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 
| 36 | 红外与激光工程 |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 
| 37 | 光学学报 | 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 
| 38 | 量子电子学报 | 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 | 
| 39 | 声学技术 | 中科院声学所 | 
| 40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 | 
| 41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 42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 43 |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 44 |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 国家药品监督局医疗器械信息中心站 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 | 
| 45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 
| 46 | 中华放射学杂志 | 中华医学会 | 
| 47 | 人类工效学 |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 | 
| 48 | 自动化学报 |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 
| 49 | 控制理论与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 
| 50 | 机器人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51 | 控制与决策 | 东北大学 | 
| 52 | 信息与控制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53 | 电力系统自动化 |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 
| 54 |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 中国自动化学会,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 | 
| 55 | 航空学报 | 中国航空学会 | 
| 56 | 宇航学报 | 中国宇航学会 | 
| 57 | 系统仿真学报 |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航天科工集团706所 | 
| 58 | 系统工程学报 |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 
| 59 |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 60 | 现代雷达 |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 
| 61 | 农业工程学报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 
| 62 | 计算机学报 |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 63 | 软件学报 |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 | 
| 64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 | 
| 65 |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 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 
| 66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 中国计算机学会 | 
| 67 | 中文信息学报 |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科院软件研究所 | 
| 68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