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ave@ustc.edu.cn +86 0551-63601307

李芳研究员主讲《电子信息工程前沿》课程第十讲通知

  • eeis
  • 2010-06-02
  • 398

  《电子信息工程前沿讲座》课程 第十讲

  题 目:无相位电磁逆散射成像及电磁隐身斗篷

  主 讲:李 芳 研究员

  时 间:12月18日星期五下午2:00—5:30

  地 点:教三楼3321教室

  主 办:信息学院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内容提要:

  电磁逆散射以电磁波在各种复杂媒质中的传播和散射的研究为基础,从目标外部区域测量的散射场重建目标的几何形状,空间位置,电磁特性等参数。电磁逆散射可实现对目标的无损探测,能同时对目标进行几何成像和物理成像,且具有较高分辨率,在医疗成像、目标识别、矿藏勘探等军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报告介绍电磁逆散射成像原理,重点介绍无相位电磁检测电磁成像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人工电磁材料组成的电磁隐身斗篷是具有特定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分布的壳状结构,理论上它可在特定频段内将壳内目标在任意方向的散射截面都降为零,隐身效果不受目标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的限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隐身。报告介绍电磁隐身斗篷的研究进展。

  主讲人介绍:

  李芳,中科院电子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电磁场理论及空间等离子体研究。

  1978-1981 北京大学, 等离子体物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

  1984-1987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1-至今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电磁场理论及应用研究室科研人员。

  获1990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3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5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从事电磁场理论和应用及空间等离子体研究工作:

  1.尘埃等离子体的电磁场性质及地球大气中间层顶电磁波传播的有关问题。

  2.微波异向介质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3.电磁波传播、散射、逆散的理论和应用

  

  近年发表的研究论文:

  1. Dynamic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of a dusty plasma. Phys. Rev. E (1996)

  2. Diagnostic of dusty plasma Observation of Mach cones caused by dust acoustic waves, J. Vac. Sci. Tech. (1996)

  3. Electric density fluctuation of low frequency in a dusty plasma, Advances in Dusty Plasma, (1996)

  4. 尘埃等离子体中的低频电荷密度涨落, 中国科学(A辑) (1996)

  5. Charge fluctuation of low frequency in a dusty plasm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A) (1997)

  6. Shock modes in a dusty plasma, Proc. APFA & APPT (1998)

  7. 等离子体中的稀疏尘埃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电波科学学报(1999)

  8 电磁波被尘埃等离子体散射的功率谱, 电子科学学刊 (1999)

  9. Low frequency dust wave modes in planetary rings, Planet. Space Sci. (2000)

  10 Shock waves in a dusty plasma, Physical Review E(2001)

  11 Electron Density Fluctuation in a Dusty Plasma, 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2)

  12 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微波媒质的实验研究,中国科学(G辑)(2003)

  13 应用于LMDS射频子系统的一种矩形波导双工滤波器设计, 微波学报(2003)

  14 屏蔽微带线特性的谱域导抗法分析,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

  15.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EM Transmission-lines with Double Negative Materials, J. EM Waves and App. (2004)

  16. Experimental Study of λ/4 Monopole Antennas in a Left-Handed Meta-Material, J. EM Waves and App. (2004)

  17. 等离子体中尘埃粒子对电磁波的吸收效应, 中国科学(E辑)(2004)

  

  欢迎全校感兴趣的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